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3年以來,淄博燒烤、“爾濱”現象、國貨潮品、“村超”、“村BA”、新中式茶飲、圍爐冰茶、悅己消費等火爆“出圈”;大熱IP為主題的策展、文娛旅游、體育賽事文化體驗,成為消費熱點,推動綜合商超、地方民宿、餐飲消費快速增長,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同時,智能家居、VR(虛擬現實)、智慧物流、智能駕駛體驗中心、智慧養老院、共享育兒空間、社區團購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場景蓬勃發展,有效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釋放了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再次明確提出要打造消費新場景,將推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不斷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和企業潛能。
新場景新體驗,解鎖消費的N種可能
消費新場景是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的系統集成,對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經濟活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更好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數字化轉型,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無縫切換。消費者可以在虛擬空間試穿衣物、預覽家居布局,甚至通過AR(增強現實)和VR技術獲得身臨其境的購物體驗,不僅提升了購物效率,也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感官體驗。
個性化定制,實現從大眾市場到個體需求的轉變。無論是服裝、餐飲還是旅行,定制化服務都讓消費者感受到獨一無二的價值。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捕捉用戶偏好,實現從生產到營銷的全鏈條個性化。
社交電商,實現從單一交易到社區生態的轉變。KOL(關鍵意見領袖)的影響力日益顯著,他們不僅引領了潮流,還直接參與某些產品的銷售,消費者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完成購買決策,形成基于信任和共鳴的消費社群。
可持續消費,實現從短期滿足到長期責任的轉變。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循環利用等概念受到追捧,消費者愿意為環保產品支付溢價,企業也開始重視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商業模式,以贏得市場的更多青睞。
體驗經濟,實現從物質消費到精神享受的轉變。音樂會、藝術展覽、戶外探險等活動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提供的不僅僅是短暫的娛樂,更是深層次的精神體驗和情感共鳴,這種趨勢推動了服務業的創新發展,創造出更多富有創意和文化內涵的消費場景。
消費新場景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當前,“村超”、新中式美學、老舊社區改造為網紅打卡地等一系列新型消費場景的接連出圈,提供了多種場景和性價比更高的消費,成為企業和商家思考內涵發展、提升經營效益的重要選擇。傳統消費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對個性化、沉浸式體驗的追求,需通過提升場景的獨特性滿足不同客群的社交生活需求,適應消費者需求結構的深刻變遷。
打造消費新場景,是順應時代發展、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要求。通過持續創新和精細化運營,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不僅能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動力和可靠性,還有助于加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攜手合作,共同營造有利于新場景涌現的良好環境,讓消費新場景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
?遠來看,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是緊緊錨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宗旨的必然之舉。以科技革命為引領,創造性地拓展消費新供給,有助于深度挖掘人口結構變化中潛藏的消費動能,響應不同群體需求和消費趨勢;有助于加速農村消費升級步伐,釋放廣闊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同時,先進地區和優秀企業的引領示范效應,有助于激勵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的消費預期,加快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的消費新格局。
培育消費新場景,如何精準發力?
《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的出臺,為進一步打造消費新場景,瞄準消費新需求、新動向,培育壯大新型消費,促進消費穩定增長提供了根本政策指導。數字經濟時代,新場景的培育已成為推動消費升級、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路徑。進一步培育新消費場景,需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持續增加人民群眾的就業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從根本上提升消費意愿和能力;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將居民潛在消費需求更有效地轉化成現實消費行為;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眾多可能性中找準方向、精準發力,探尋培育消費新場景的有效策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洞察市場趨勢,深入理解消費者需求。培育新場景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目標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這要求企業開展持續、精準的市場研究,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洞察消費者行為趨勢、識別潛在的痛點以及未被滿足的需求。
加快技術創新,驅動場景迭代升級。技術是新場景培育的核心驅動力。企業應積極擁抱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促進業態交互融合,注重科技創新賦能。例如,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優化供應鏈管理,利用AR、VR技術提升用戶體驗,借助區塊鏈確保數據安全和透明度等。
重視用戶體驗,構建沉浸式互動場景。在體驗至上的市場趨勢下,將用戶體驗置于首位是培育新場景的關鍵。企業應致力于構建沉浸式、互動性較強的場景,讓顧客在被服務的過程中盡可能產生情感共鳴。無論是通過VR技術模擬真實體驗,還是利用智能設備實現個性化推薦,目的都是創造令人難忘的消費記憶、增強品牌忠誠度。
加強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政府在新場景培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搭建鼓勵創新的政策生態,如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知識產權保護等,可有效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公平、開放、健康的創新生態;培育打造街區、演藝、夜間、數字等融合消費新場景,并促進國際化、品質化、特色化、便利化發展。
開展跨界合作,打破行業壁壘。新場景的培育往往需要跨行業的知識和技術整合。企業應跳出傳統框架,主動拓展跨領域合作,如“零售+科技”“餐飲+娛樂”“金融+科技”“汽車+科技”等,共同探索創新型的商業模式,構建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
【作者裴廣一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管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作者王菲單位為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3XJL003)階段性成果】
本文Hash:e727d594e9fc8b7d876958a504071078338cf066
聲明:此文由 海之南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