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過陜西的biang biang面,可你知道保亭的biang酒嗎?biang酒就是山蘭酒,是黎族采用所居山區一種旱糯稻—山蘭稻釀制而得名?!吧教m稻”也叫“山攔稻”即黎族人在山上砍出一塊空地圍攔起來,種上的一種旱糯稻,適合釀酒。并采用了當地山中特有的植物,運用傳統自然發酵的辦法制成??梢哉f山蘭酒是真正的綠色酒類。對于黎族來說,山蘭酒就像國外的香檳一樣,一般逢貴客來臨或重大節慶才拿出來痛飲。
山蘭酒制作方法有二,一是將山蘭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餅”碾至粉狀摻入其中,裝進壇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樹下自然成酒,一年后呈黃褐色,數載則顯紅色甚至黑色。另一種是將蒸熟的山蘭米和碾碎的“球餅”混合放置在墊滿芭蕉葉的錐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葉封蓋。三天后,朝下的竹筐尖部開始往筐下的陶罐里滴出漿水,這就是山蘭純液,呈乳白色。山蘭酒根據存放的時間長短味道而不同,剛釀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時是甜的,這時也是黎族人通常叫“biang”的酒。這種“biang”是大多數人特別喜愛的,甜而微辣、辣而不燥,如果是放在封閉的容器內久了,開壇時真如香檳開瓶時,會發出響聲。據說。黎家婦女生孩子之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補養身,去濕防病。隨著時間久了,“biang”的甜味慢慢消失,酒的香味漸濃,埋入地下一年后酒呈黃褐色,數載則顯紅色甚至黑色,此時成真正的山蘭酒。
酒好喝倒是次要的,如果在黎族用傳統的飲酒方式喝山蘭酒那才是令人難忘的。黎族初民飲酒不用酒杯,釀好的酒儲藏在陶壇中,飲時“以竹筒吸之”,竹筒較細,插入酒釀的下端用竹片編成五個部分,以防吸進酵母堵住管子。飲酒時,“席間置biang一埕,插小竹管兩支”,兩旁賓客輪流吸飲,頗有蘭亭“曲水流觴”之韻致。難怪古人用“竹竿一吸勝壺觴”來感嘆這種情趣。
聲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