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千錘百煉絲如雪 舉箸未嘗香四溢 兩代三家四十載 米爛溯源看長坡
儋州長坡米爛
千錘百煉絲如雪
米爛是海南儋州群眾喜愛的一種食物,城鄉隨處都可見米爛館,而這其中以長坡米爛最為有名。在儋州的山歌里,就流傳著這樣的詞句:“長坡米爛洛基粽,木棠歐饃永昌蔥;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 長坡米爛排在品種繁多的風味小吃的首位,可見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那大,人們早餐時習慣一碗涼米爛,一碗熱骨湯,吃得齒頰留香。 但由于長坡米爛制作工藝復雜,對各種原料的要求也高,很多商家為了省事賺錢,簡化了工序,原料也不再精挑細選,這使正宗的長坡米爛顯得尤為珍貴。得知在儋州東成鎮長坡墟中心街一家米爛館,做法正宗,遠近聞名,記者于是驅車前往,一嘗美味。 早晨九時,米爛館老板娘魏四妹又重新架鍋生火,當天的客人太多,她先前準備的配料已用完,不得不緊急制作。 魏四妹說,配料可以現場做,主料米線卻需要提前兩天準備,要想吃正宗的長坡米爛首先要從選米開始,必須選當年新鮮的大米,米粒飽滿,色澤光亮。 然后用冷水泡米一二日,待充分吸收水分后,取出磨成米漿。魏四妹說以前磨米漿都用石磨,現在大多改用粉碎機,將米粉碎成稀泥狀。然后把米漿用紗布包裹,放在木質的容器中不斷揉搓,這是非常重的體力活,在揉搓過程中擠出水分,米漿逐漸變成米團。 把米團放入蒸籠中蒸一個小時,然后取出放在石臼中舂爛,邊椿邊倒入適量的熟米漿,直到柔軟適度,易成條狀。 接下來把蒸熟的米爛團裝進一個細長的袋子,袋子頂端有金屬制成的花灑狀工具,用手使勁擠壓口袋,花灑裝的噴頭里就會流出一條條潔白細長的米線。 流出的米線掉進盛滿沸騰水的鐵鍋里,約五分鐘撈出,裝進竹器里放涼。涼后的米線潔白晶瑩,要食用時截段放入碗中,成為名副其實的米爛。舉箸未嘗香四溢
主料工序復雜,配料也毫不遜色。魏四妹介紹,正宗長坡米爛的配料分大料和小料,大料七種,小料也是七種。 大料包括牛肉干、花生粉、豬腩、炸蝦米、魷魚干、豆角、酸菜,小料包括蒜茸油、蔥花、胡椒、辣椒、醬醋、酒糟、姜。 “可別以為就這14種料,扔進碗里就可以了?!蔽核拿谜f,要做出可口的米爛,除了要掌握各種配料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要不怕麻煩,每種料細致考究地做好。以炒青豆角為例,炒豆角必須用柴火鐵鍋,這樣容易控制火候,翻炒不用鐵鏟,用大海鱟殼,既能增加鮮味又比鐵鏟效率高;豆角最好是新鮮采摘,嫩而飽滿為佳;炒時先把花生油燒熱,放入適量瘦肉沫、冬菜,聞到香味后把切碎的豆角入鍋,翻炒至熟而脆時放入佐料起鍋,這樣豆角清脆口感好。 “蒜茸油也很關鍵,要選正宗的花生油,把蒜末放入沸油中炸,待蒜末顏色變黃后立即起鍋?!蔽核拿媒榻B,炸蝦米、做牛肉干、花生粉,也都要選好料,掌握好火候。 在魏四妹的櫥窗里,米線和各種配料琳瑯滿目,五顏六色??腿寺渥?,只見她麻利地截線成段,先放小料,再放大料,不到一分鐘,一碗誘人的米爛擺上了桌。 看到這碗散著香氣,底層雪白,表面嵌著翡翠瑪瑙一樣配料的米爛,很多顧客迫不及待地舉起筷子,大快朵頤。 一經攪拌,香味更是撲鼻,夾起一筷子入口,軟軟的,滑滑的,香噴噴的,伴著各種配料一起咀嚼,軟滑中又帶著酥脆,讓人回味無窮。而埋在米爛中的各種配料就像埋在地里的寶藏一樣,每吃到一種就有挖到寶藏般的暢爽。 魏四妹告訴記者,做米爛有講究,吃米爛也有講究。米爛中的花生要用石臼椿碎了吃,這樣不僅味道更香,花生粉也容易粘在米爛上;一碗米爛吃到一半,可以放入半勺酒糟,味道更香醇悠長;吃完米爛,再喝一小碗熱骨湯,真是香上加香,酣暢淋漓。兩代三家四十載
魏四妹把米爛做得這么講究,讓人不由得重新開始打量這間藏身于鬧市的米爛館。魏四妹的米爛館分前后三進,第一進擺放著一個大櫥窗和一鍋大骨湯,第二進擺放桌椅,供客人就餐,第三進是米爛加工間,有石臼、柴火灶,還有各種工具。 魏四妹說這家米爛館已經經營了40年,父親魏紅鳴年輕時做米爛,后來就把米爛館和手藝傳給她和兩個姐姐。去年歡樂節,魏四妹也應邀到那大參加美食節大賽,她做的米爛獲得優秀獎。 米爛很香很美味,但經營米爛館的人卻很忙很辛苦。魏四妹介紹,要做正宗米爛,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現在自己和兩個姐姐三家六口人經營一個店,仍感到疲憊不堪。 也正因勞累,經營正宗米爛館的商家并不多,在長坡和那大正宗的米爛館屈指可數,很多人都轉行做其他生意。 魏四妹說,再經營一段時間,他們也準備轉行,現在鎮上隨便一個行業都比做米爛輕松、賺錢。一大碗內容豐富的長坡米爛才賣3元錢,利潤非常低。魏四妹說,小鎮人的消費水平就這么高,如果價格提高了,客人就去吃其他的早餐了。 而在那大,一碗米爛價格在4到5元不等,但由于市區房租貴,留給經營者的利潤空間也不大。于是很多經營者不得不偷工減料,這樣正宗的長坡米爛就越來越少見。 儋州市作協主席謝有造,對儋州美食也頗有研究,他建議長坡米爛的經營者要注意品牌建設,做出品牌后可適當提高價格,游客和市民對適當提價也都會理解,只有這樣長坡米爛才能繼續留傳下去。米爛溯源看長坡
謝有造介紹,長坡米爛始于何時,是外傳食物,還是在本地形成,這些在儋州相關的史籍都沒有明確記載。 但謝有造通過查閱相關的史料認為,在古代,長坡很長一段時間是用來屯軍的,米爛很可能是從廣西來的軍人把米線制作技術帶到長坡,經過改良成為米爛,再從長坡流傳到儋州各地。 無論長坡米爛源自哪里,儋州愛吃米爛卻是由來已久。 在長坡留傳一個故事,說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和同伴打賭,連吃了八碗長坡米爛,贏了別人四百塊錢,結果吃完后就躺在地上走不動了,大家趕緊七手八腳把他抬到旁邊的宜倫江,把他泡在江水里幫助消化。 謝有造說,儋州人重教崇文,美食文化常見諸文字,他小時候背過清代的《訓童雜字文》,其中就有:“手中舉箸,口上嘗羹,海茹酸筍作三盤,豆腐絲瓜同一碗。醬油與蕃椒點口,魷魚同蝦米煮湯;兼之細粉金針,又海生魚翅。問君何欲,墨魚乾菜炒泥蟲;知汝所思,黃豆飛螺烹鹵菜。蟹膏肉脯,雞腿雞心,鱔魚味異田雞,羊肉香同大料。粉腸大肚,腰子肺肝,鹽糖紅棗作甘湯,豆醬蒜蔥和味氣。用釜甑而烹炒,方知火到自然香;下姜臘以調羹,始飲喉中開口胃”。 謝有造感嘆到,長坡米爛歷史悠久,味道香醇,如果正宗的長坡米爛越來越難吃到,那對游客和市民來說都是一大憾事,希望有志者加入到米爛館的經營中,把長坡米爛做成品牌聲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