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這首《紅色娘子軍軍歌》激昂高亢的旋律響起,人們眼前總會浮現一抹永不褪色的鮮紅。紅色娘子軍的事跡和精神,在海南、在中國乃至世界婦女解放斗爭史上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
時至今日,紅色娘子軍已從具體的歷史事件,升華為海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珍貴名片,是見證瓊崖革命歷史、記錄偉大歷程的“歷史書”,是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活教材”,鼓舞著人們始終保持革命斗志,奮進嶄新征程。
家喻戶曉的紅色娘子軍,成為革命文化品牌翹楚
1931年的夏天,時代為一群不愿被命運所奴役的女人,開啟了一條通向革命的道路。
那年5月1日,在今瓊海市陽江鎮,百余名風華正茂少女在鮮紅的黨旗和連旗下宣誓:為黨的事業奮斗到底!從此,女子特務連的戰旗,高高飄揚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的行列里。
沙帽嶺伏擊戰、火燒文市炮樓、文魁嶺保衛戰……在一場場戰役中,女子軍為瓊崖武裝革命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書寫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上的壯麗篇章,塑造了世界婦女爭取解放斗爭的光輝典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許多文藝工作者從革命戰爭中尋找原型,創作文藝作品。彼時,女子軍特務連的故事被作家劉文韶挖掘并編寫成報告文學,他給這支隊伍賦予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紅色娘子軍”。
該報告文學作品在1957年8月號的《解放軍文藝》上發表,動情的筆墨激蕩著歷史的回聲,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在隨后不長的時間里,先后衍生了有關紅色娘子軍的電影、歌劇、戲曲、舞蹈等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
1959年,瓊劇《紅色娘子軍》在海南各地巡回演出;1961年,以娘子軍為原型的同名電影《紅色娘子軍》上映;1964年,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問世……緊隨其后,包括歌劇、舞劇、京劇、雕塑、油畫等在內的各種藝術形式將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廣泛傳播開來,從此,紅色娘子軍,不僅成為時代女性的代名詞,也成為革命文化品牌的翹楚。
在電視熒幕,關于紅色娘子軍的各類紀錄片也不斷呈現,多維度展示燃燒過幾代人心靈的崢嶸歲月。
2011年,由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等單位結合海南實際攝制的大型系列尋訪節目《紅色現場》,其中就有《紅色娘子軍 扛槍為人民》的專集,通過采訪瓊崖革命參與者以及后人、見證者,尋訪革命歷史遺址,黨史專家講解以及記者講述等多種形式,講述紅色娘子軍血與火的傳奇,在社會各界反響強烈。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集團)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向前進!紅色娘子軍》在央視播出,通過生動講述紅色娘子軍的紅色傳奇和革命精神代代相傳的故事,進一步弘揚“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精神,擦亮海南紅色文化品牌,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奮斗熱情,為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凝聚力量。
硝煙時代,熱血之地,紅色娘子軍像一陣浩蕩的風,播撒下昂揚不屈的生命意志。如今,在舞臺上、在文字里、在銀幕中,我們依然能真切感受到紅色娘子軍從未遠去的灼目光芒。
新時期的紅色娘子軍,是一代代人的精神坐標
歷史從來沒有走遠,紅色娘子軍是上一代人的寶貴記憶,更是 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坐標。新時代的中國,社會與經濟同步高速發展,雖然人們已經遠離了戰爭的硝煙,但紅色娘子軍的文化品牌形成和傳播在當代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眾多紅色娘子軍題材的文藝作品燦若星辰,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便是其中尤為閃耀的一顆。
1964年,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成功排演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它是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指導下誕生的,此后此劇屢屢用來招待外賓,并出國進行巡演。迄今為止,這部芭蕾舞劇仍然活躍在舞臺上,每次演出總能受到觀眾熱烈追捧,人們在足尖上感受紅色經典帶來的藝術感動。
“今年以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已經演出了53場,無論是從演出次數還是觀眾反響來看,都可以說是到達了中央芭蕾舞團演出的‘天花板’。”中央芭蕾舞團黨委書記楊雄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國內與國際上進行演出已超過5000場次,成為中國芭蕾舞史上的一段傳奇。
問世近一甲子,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穿越時間的長河歷久彌新。楊雄說,明年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誕生60周年,中央芭蕾舞團將開展《紅色娘子軍》全國巡演活動,希望巡演的起點能放在紅色娘子軍故鄉瓊海,以不忘初心的寓意,繼續向全國、全世界的觀眾講述催人奮進的革命英雄故事。
除了芭蕾、戲劇等經典文藝形式,紅色娘子軍這一文化品牌也延伸出許多形式新穎的文藝作品。
2018年,三亞推出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演出《紅色娘子軍》。該項目總投資12.24億元,占地179畝,園區除了有演出區域外,還有配套的紅色娘子軍主題的商品街、合照景點和主題文化展館等。
在實景演出中,該項目利用三亞實景山體做背景,大量運用電影技術和高科技光影效果,使之看上去像是一部實景電影,又像一幅特殊年代的寫實畫卷,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革命戰爭場景,是紅色娘子軍系列創作的又一新的嘗試。這里還是三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周末就會迎來不少在校的中小學生參與紅色教育活動,愛國主義火種正在這些青少年心中被點燃。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由省委宣傳部等指導,省文化藝術學校和中國戲曲學院聯合打造的現代瓊劇《紅色娘子軍》經過重新改編復排,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
這部師生同臺出演的現代瓊劇《紅色娘子軍》,在堅持保留原版精華的基礎上,立足瓊島地域特色,創新吸納大量海南元素,進行藝術再造,帶著濃濃的“海南味”,極具舞臺感染力。
打造紅色娘子軍文化 ,匯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IP
紅色娘子軍成長在萬泉河、戰斗在萬泉河,她們的青春、熱血灑在萬泉河。在萬泉河畔,紅色娘子軍文化和精神傳承有著更加具體的載體。
漫步瓊海市街心公園,一座紅色娘子軍雕像引人注目。這座雕像落成于1985年,身高2米,底座高3.8米,基座平臺高1米。戰士雕像肩背竹笠和步槍,腳穿草鞋,風塵仆仆,眺望遠方,淋漓盡致地刻畫出紅色娘子軍女戰士威武高大的形象。如今,這座雕像已成為瓊海市的地標性建筑,靜靜訴說紅色娘子軍的故事,無限雋永。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瓊海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人士,積極征集、挖掘紅色娘子軍史料,深入研究紅色娘子軍歷史,發表和出版了一批研究論文、歷史專著、精彩文章;譜寫、拍攝和排演了一批堪稱經典的紅色歌曲、電影、芭蕾舞劇;修繕、建設和開發了一批革命遺址 、紀念設施、旅游景點,宣傳和弘揚了紅色娘子軍的優良傳統和斗爭精神?!杯偤J懈笔虚L李熙說,下一步,瓊海市爭取在理論研究、文藝創作、紀念設施建設和旅游開發等方面推出更多成果。
9月23日,紅色娘子軍以嶄新的面貌與世人“重逢”——經過修繕改造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正式開園,成為海南人民和全國游客深度了解紅色娘子軍革命歷史和斗爭精神的重要窗口。有了新的載體,如何更好地集中力量打造紅色娘子軍文化IP?
海南省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祺表示,該公司計劃結合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的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條件,打造紅色文化產業園區或紅色文化小鎮,引入紅色教育培訓、紅色研學、旅游演藝拓展體驗等業態,聚焦年輕人群體,讓紅色娘子軍經典永流傳、代代有創新。
改造后的紅色娘子軍紀念館,館藏文物展品充實、設施設備升級,參觀體驗更優化,紅色意蘊也更豐富。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副館長朱磊建議,可以用“互聯網+”的方式,對革命文物進行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展示宣傳,推出“云展覽”“云直播”,制播紅色娘子軍紀錄片、短視頻,更生動地講述紅色娘子軍的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發展紅色旅游是有效載體和途徑。中旅投資三亞公司副總經理裴啟明說,中國旅游集團將全力實施“深耕海南”戰略,進一步增強消費經濟與紅色旅游的深度融合,豐富紅色旅游產品供給,提供有針對性、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傳承弘揚好以紅色娘子軍為代表的瓊崖紅色文化。
90多年前,風雨如晦的舊中國,一群覺醒的娘子軍,高舉起英勇斗爭的火炬。今天,揚帆起航的新時代,21世紀的新青年,正滿懷信心接過奮斗的接力棒。
“我們必須宣傳和傳承好紅色娘子軍的優良傳統和紅色基因,為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使命任務激發內在動力、匯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精神,積極投身海南自貿港建設?!笔∥麄鞑扛辈块L蔣建民說。
本文Hash:eb781537be110c00714e1f90bc4d25ea03655a5d
聲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