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kiiqm"></input>
  • 海南旅游看慣了江河湖海,不妨來海南探秘這些神奇溶洞!

    導讀: 《書寫瓊西藝術的石花水洞》 《見證黎族文化的皇帝洞》 《見證黎族文化的皇帝洞》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娥娘洞》 《讓黨旗飄揚的紅軍洞》
    見過海南的山 見過海南的水 但你是否見過海南的“洞”? 因為海南獨特的喀斯特地貌 讓海南擁有著 千姿百態的天然溶洞
    1

    《書寫瓊西藝術的石花水洞》

    地處北緯18度的儋州石花水洞,是我國目前成功開發緯度最低的天然溶洞,也是我國4A級景區。石花水洞分為洞內景區、石林景區、熱帶果園觀光景區組成,三大景區各具特色、相輔相成,構成一個集科學考察、旅游觀光、研學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園林景觀。 石花水洞又被譽為“南國奇洞”“神奇的地下藝術宮殿”,1998年,石花水洞經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專家考察,認為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都非常罕見的石花溶洞,已經有140萬年的歷史。而讓專家們有如此的稱贊那是因為石化水洞中不止有各種各樣的石鐘乳、石筍,更有色彩晶瑩潔白、形狀千姿百態、形似絢爛開放花朵的卷曲石、文石花等,因此被稱為石花。 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旗、石瀑布、石舌、卷曲石、文石花、單晶方解石花等極具觀賞和科學價值的景物,尤其卷曲石最具特色,它的形成目前尚不能科學解釋,專家稱其為國家級品石。文石花和單晶方解石花也是國內外罕見。 而水洞的由來是因為溶洞中還有天然的水洞,全長約5000米,蜿蜒曲折,正好能讓小船行駛其中,石洞與水洞相連因此被人稱為石花水洞。而正是這種旱洞與水洞的交融,讓游客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前一秒還在洞中探尋卷曲石、石鐘乳、文石花的藝術,下一秒就出現在輕舟中漫游,探尋水洞的奇妙,而當出洞的那一刻,留給游客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回味。
    位置導航:儋州市雅星鎮八一總場英島山
    2

    《見證黎族文化的皇帝洞》

    皇帝洞位于海南島昌江市王下鄉牙迫村南堯河岸邊的五勒嶺腳下,與國內許多狹小陰暗的小洞穴相比,皇帝洞就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從遠處眺望,洞口就像一頭張口的大水牛,洞內最寬處約60米,深達130米,高近25米。 而水洞的由來是因為溶洞中還有天然的水洞,全長約5000米,蜿蜒曲折,正好能讓小船行駛其中,石洞與水洞相連因此被人稱為石花水洞。而正是這種旱洞與水洞的交融,讓游客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前一秒還在洞中探尋卷曲石、石鐘乳、文石花的藝術,下一秒就出現在輕舟中漫游,探尋水洞的奇妙,而當出洞的那一刻,留給游客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回味。
    位置導航:儋州市雅星鎮八一總場英島山
    2

    《見證黎族文化的皇帝洞》

    皇帝洞位于海南島昌江市王下鄉牙迫村南堯河岸邊的五勒嶺腳下,與國內許多狹小陰暗的小洞穴相比,皇帝洞就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從遠處眺望,洞口就像一頭張口的大水牛,洞內最寬處約60米,深達130米,高近25米。 洞穴門口留有石墻,不知多少年前留下的遺跡,而洞內也依稀看見黎族居民生活的痕跡,據當地的文獻記載,皇帝洞很可能在以前是黎族人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了黎族歷史與文化,對研究黎族文化歷史有著重要意義。 皇帝洞名稱的由來得益于洞內有一自然形成的15級臺階,最上面的平臺上有一塊近90米長的鐘乳石形似“太師椅”,兩側有巨石像衛士一樣站崗把守,而椅上石人則昂首挺胸,猶如皇帝登基,傲世天下?;实鄱磧冗€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鐘乳石群,要知道鐘乳石只有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經過數萬年才能慢慢形成,洞內的鐘乳石群在海南島極為罕見,這也是皇帝洞的精華所在。
    位置導航: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牙迫村東面
    3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娥娘洞》

    娥娘洞位于東方市俄賢嶺景區內,欲探娥娘洞,先登俄賢嶺。在進入娥娘洞之前你會路過今日很火的“小桂林”,也許這就是進入娥娘洞的前菜吧,雖然路途較遠,但一路都是秀麗風景。 關于娥娘洞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為烏鴉精盤踞。它不僅吞吃家禽,作賤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娥娘上山采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里,這讓娥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娥娘,在跟烏鴉精的搏斗中,因功力不敵而身亡。娥娘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為阿貴報仇。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娥娘悄悄拔下頭發上的錐子,刺瞎烏鴉精兩眼。烏鴉精在石洞里亂沖亂撞,娥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也為當地百姓除了大害。此后,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當地百姓都到山上唱娥娘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為了紀念娥娘,人們把這山洞取名為娥娘洞,此山也得名為娥娘九峰山。 娥娘九峰山是海南省現存面積最大、原生態保存最為完整的喀斯特地貌原始熱帶雨林,而我們的娥娘洞就位于主峰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其中有三個石廳,可以容納上萬人。洞內岔口眾多怪石叢生,形態萬千,各具形態,不經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石廳下方則有流水旋轉,在相對封閉的石洞中轟然作響,產生蒙蒙水汽,讓人如至仙境。
    位置導航:俄賢嶺景區
    4

    《讓黨旗飄揚的紅軍洞》

    紅軍洞位于尖石嶺上,由兩塊巨石拱成,洞里可容納20余人。當年尖石嶺山高林密,洞口隱秘,灌木叢生,不容易被發現。由于紅軍將領馮平、馮白駒、李振亞等都在紅軍洞駐扎,由此得名紅軍洞。紅軍洞曾經是瓊崖黨政軍早期的革命活動落腳點之一,也是屯昌地區革命的搖籃。 1929年秋,我黨將領以山洞為落腳點,在海軍的加訓一帶村莊辦起夜校和婦女兒童識字班,宣傳革命道理,點燃了該地區的斗爭火焰。1931年冬,紅軍把山洞設為指揮部,辦起學校,組織進步青年學習。紅軍戰士在山洞前約100多平方米的草地上出操上課。 在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洞又成了澄邁二區及新海、西坡、石北等區、鄉政府的駐地。紅軍洞以自然獨特的優勢隱藏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特別是革命先輩李澤光、王大義等同志在紅軍洞中堅持革命斗爭幾十年,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黨的革命事業、人民的翻身解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位置導航:屯昌尖石嶺  

    聲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