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kiiqm"></input>
  • 人間值得,海南旅游小眾寶藏之地——瓊海

    導讀: 1、在這里尋找「海的故事」 博鰲鎮: 紅石灘: 潭門鎮: 2、探尋濃郁的「南洋風情」 中原鎮: 蔡家宅: 沙美村: 溪仔古街: 3、經典必去的景點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 白石嶺: 4、探秘舌尖上的瓊海 公道飯: 嘉積鴨 溫泉鵝: 椰奶清補涼 芒果腸粉: 豬腸粑: 雞屎藤: 老爸茶:
    海南的“椰林島影”不止??诤腿齺?,瓊海也是其中翹楚。 一首《紅色娘子軍》唱遍大江南北,這首歌唱出了一個女英雄的故事,而這故事的發生地便是瓊海。 如果說可以在一個地方呆上一周,卻不覺無聊,那么瓊海就是這樣的存在。這里除了海,還有眾多可以讓您慢下來,享受生活的地方

    1、在這里尋找「海的故事」

     

    ?博鰲鎮:

    博鰲鎮,是海南“十大文化名鎮”之一,自然風光優美。它還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美麗風情的“天堂小鎮”,更是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性會址所在地。
    傍晚時分、去博鰲小鎮上的海的故事點上一杯小酒,吹著海風、聽著海浪、伴著天上點點星光、與三兩好友共飲美酒,好不愜意。還能去博鰲有名的涼爽店品嘗一下夏日的涼爽,椰子凍、綿綿冰、清補涼、炒冰,每一樣都美味至極~ 「海的故事」,在博鰲海濱街玉帶灣旁。這里從整體建筑、裝飾,到家具和飾物都蘊含了海的元素。 破舊的船木整造了形狀各異的桌椅,老舊的房屋掛著漁具和漁網,在這里隨手一張就是大片。

    紅石灘:

    從博鰲寶蓮城北門進入后一直向東2公里左右,穿過一片密集的椰林,再涉過一段覆滿走馬藤的沙灘,眼前赫然便是那片讓人魂牽夢繞的紅石灘。 這里的的紅礁石分布范圍約有五六百米,大都形狀狹長、高低均勻地凸于海面,一叢叢、一塊塊,迎著碎銀般的海浪挺立,經歷著潮汐漲落的日夜沖刷,也承受著風吹日曬雨淋的洗禮,裝點著美麗的海岸線。

    潭門鎮:

    潭門是南海漁港的第一大門。一千多年以前,漁民們就在此生存勞作,一代一代地發展成為今天能??可锨掖笮O船并有“南海之門”美譽的潭門漁港。
    在潭門鎮,目光所及,都是大海的元素。古樸建筑與港口停泊的漁船構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船木色的路燈桿,就像一根根桅桿,在瞭望著大海;船舵、救生圈、船槳、鐵錨、貝殼、龍蝦、水鳥……老渡品、望夫臺等古跡依然保持著原汁原味。 在海南有一句順口溜就是玩在三亞,住在瓊海,吃在潭門。因此,來潭門旅行,一定要品嘗來自南海的肥美海鮮。游客可前往海鮮市場挑選海鮮,然后選一家店進行加工。龍蝦、紅口螺、海蟹、鮑魚和海參是最受喜愛的。這些鮮活的魚蝦,僅用清水煮一下,原汁原味,美味無比,讓你終身難忘。

    2、探尋濃郁的「南洋風情」

    彩色的南洋風格民居、整齊的連排屋頂、精致的雕花立柱……行走于小鎮,人們的眼光往往會禁不住街道兩旁那些充滿南洋格調的黃、綠、紅各色的騎樓建筑的誘惑,總要盯著多看上一會兒。

    中原鎮:

    與博鰲比鄰的中原,一直以來似乎藏匿于博鰲的盛名之下。而實際上,這個小鎮在歷史上曾經是樂會縣政府所在地,并素有“瓊海南部商埠”、“華僑之鄉”之稱。 這個擁有3萬本地人口的小鎮,在外華僑就有6萬,而且華僑遍布全球28個國家,是海南除了文昌外華僑最多的僑鄉。華僑們帶回的南洋文化,與本地文化逐漸融合形成這個僑鄉獨特的文化氛圍。

    蔡家宅:

    提起瓊海的歷史建筑,蔡家宅就這么從我的腦海里跳了出來,這座被譽為“僑鄉第一宅”的蔡家宅,歷經滄桑、飽經風霜,仿佛在將一段塵封的歷史往事向人們娓娓道來。 蔡家宅被譽為“海南僑鄉第一宅”,位于瓊海市博鰲鎮莫村村委會留客村里,是一座中西合璧青磚彩墻的大宅院,尤為氣派,別具一格。 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個建筑群落,占地數畝、豪華壯麗。四座建筑風格相似,坐東南、向西北,其中以蔡家森住宅規模最大。2006年蔡家宅被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沙美村:

    走進沙美村,只見綠水青山,風景如畫。白墻黛瓦的鄉村民居在椰林水韻中若隱若現,小路蜿蜒至深處,有種令人心動的田園隱世之美。 沐浴在晨輝中的村莊,一棟棟獨具特色的農家小樓,村道上椰樹婆娑,一派濃郁的南國田園風情撲面而來,河、湖、海交相輝映,美景恬靜淡雅,令人陶醉。

    溪仔古街:

    溪仔古街,形成于明初,有七百年的歷史。是嘉積鎮形成的搖籃,是嘉積鎮發展成為繁華商埠的發祥地。這條古街全長近三百米,寬約二、三米。 在歷史長河中,隨著公路運輸的不斷發達,溪仔碼頭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往日那熱鬧的碼頭跟溪仔古街也就此沉寂。今天的700年溪仔古街已成塵封的記憶,它是見證嘉積曾是繁華商埠的標志。

    3、經典必去的景點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覆蓋了海南省瓊海市的東嶼島,這里最不容錯過的當屬那氣勢恢宏的會議中心、擁有神奇回音效應的祈運臺·龍頸穴和玉帶灘這個三江入海交匯處的奇特景點了。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位于瓊海潭門中心漁港,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9公里,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7萬多件,包括歷代外銷文物、南海生物標本、海南歷史文物、歷代船模等。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位于瓊海市嘉積鎮萬石坡。
    一樽巨型的紅色娘子軍戰士雕像莊重威武,英姿颯爽。充分展現紅軍女戰士腳穿草鞋,肩背竹笠,風塵仆仆的一代巾幗英雄的氣概。

    白石嶺:

    白石嶺 位于距瓊海市嘉積鎮12公里處的萬泉河畔,山上樹木郁秀,佳景云集,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白石嶺拔地而起,奇險峭立,東西南北峰,各峰景色自成一家。

    4、探秘舌尖上的瓊海

    我們對一座城市的記憶,大多都是從美食開始的。美食,是一個地方的縮影;美食,也是一個地方的文化。 對于瓊海來說,它的美食在整個海島上都是獨樹一幟的。當黃昏臨近入夜,瓊海的大街小巷便逐漸熱鬧起來。

    公道飯:

    “做公道”是海南東部地區流傳已久的一種生活習俗,實際上就是現在流行的AA制。 “做公道”即大伙出錢湊份買來生雞或生鴨,由“公道頭”主廚煮成白切雞(鴨),按所湊的份數平均分份,份數越多,每份的量就越少。

    嘉積鴨

    嘉積鴨盛產于海南瓊海市加積鎮,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其長相別于本地的草鴨和北京鴨。它形體扁平,紅冠黃蹼,羽毛黑白相間。由于瓊海嘉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故人們把嘉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嘉積鴨。

    溫泉鵝:

    當地人已經把溫泉鵝與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并列為這里的兩大美食。瓊海溫泉鵝是萬泉河沿岸農戶飼養的本地雜交鵝,從小放養在萬泉河邊的沙灘上,靠食用生長在河邊的鵝仔草、野草,以及農戶家中的碎米和蘿卜苗長大

    椰奶清補涼

    海南最流行,但椰奶風味的清補涼只有瓊海有,清爽可口的清補涼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海南甜品之一。 它分為姜糖水、椰子水、椰奶、沙冰四種清補涼,姜糖水清補涼最為傳統。

    芒果腸粉:

    芒果腸粉已經火遍了全海南,但無論是哪的都比不上瓊海的味道。 嫩滑的粉皮包裹著大顆芒果肉,口感滑嫩如絲。

    豬腸粑:

    “豬腸粑”是用糯米等原料經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稱其為“豬腸粑”的原因,僅是因為它的形狀酷似“豬腸”。豬腸耙”的制作有一定的講究,首先外皮一定要用糯米粉團,需要先將糯米泡十多個小時,煎制時鍋內放油,待鍋熱后將濕糯米粉團放下鍋里,當糯米餅烤制成金黃,外酥內香的薄餅最為完美。接著將餅平鋪,一層層均勻撒上餡料和花生,然后卷邊切片便統統搞定。

    雞屎藤:

    美譽在外的雞屎藤,是較為流行的說法,原材料是野生藤葉植物,汁液味道香醇,瓊海人摘其葉手揉碎后有股雞屎味,因而得名。 雞屎藤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之功效,氣味香醇,所以很受人們喜歡。

    老爸茶:

    一壺茶,一碟花生,或一二個面包,陳舊的桌凳,圍著三兩個打扮樸素的茶客,閑閑靜靜地?“吃”著茶。 這里的茶是再普通不過的綠茶、紅茶末,或是自制的菊花、茉莉花茶等等。 在這里,茶客們常常是邊喝茶,邊吃小吃,小吃品種多種多樣,是吃小吃的最佳去處。 小吃有蕃薯湯、綠豆漿、清補涼、鵪鶉蛋煮白木耳、木薯煎米果、“煎堆”、豬血雜拌等等,甜的,咸的,應有盡有,各有風味。
    //////////
    這個寶藏地,日子走得悠然很慢,起風吹來海溫柔的呼喚,夕陽時分,踏海踩浪,伴著晚霞落幕;一切那么隨意又自然  

    聲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